我們一同走走看  

(圖為2012的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文化大學至廈門大學演出之劇照)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浮沙  

這個劇本很簡短,總共只有三幕,是個精彩的短劇。編劇編織而成的網密密麻麻,令劇中人物被層層束縛,脫不了身,只能慢慢的陷入浮沙之中,動彈不得。劇本從環境、性別的對立與人性下手,堪稱是能引起演員與觀眾強大共鳴的厲害絕招,讀起來相當過癮!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面埋伏  

2002的《英雄》,還看的出張藝謀的護主心切;2004的《十面埋伏》,反而連這樣的野心都看不到了。就撲朔迷離的劇情而言,無論對東方人或是西方人來說,圈套的層層設計都讓觀眾驚喜連連,猜都猜不透。只是,那股張藝謀獨有的力道和眼界卻愈來愈小,小到無法在現實中生存。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雄  

趙國的無名,因家人被秦王所殺,最後流落秦國,被秦人所救。十年前知道自己的身世,於是決定苦練劍法,並獲得了十步一殺的絕技。要在十步之內刺殺秦王,必先得趙國三大刺客長空、飛雪、殘劍之生命,才能獲得秦王之懸賞,進入十步之內。無名在取得了三位刺客人不離劍、劍不離人的武器之後,順利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並開始為秦王解答。然而,無名的殺氣撼動了整個空間,讓秦王不得不對眼前的無名產生強烈懷疑。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父親母親  

1999年左右,張藝謀似乎相當關心偏鄉教育、城鄉差距等問題,並一連用了兩個作品來呈現。先是《一個都不能少》,水泉國小代課老師魏敏芝意外受到了媒體採訪,而揭露了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的嚴重問題;後有因政治因素而導致偏鄉教育一度中斷的《我的父親母親》。除了批判文化大革命與政權的保守,《我的父親母親》更聚焦在鄉鎮之間的小人物身上,兩人的自由戀愛打破了媒妁之言的習俗,成為了新風氣的開端。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都不能少  

對我來說,在張藝謀的作品裡,帶有濃厚紀錄片風格的電影有兩部,一是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第二部則是1999年的《一個都不能少》。在《秋菊打官司》中,負責接送與跟隨嫂嫂的妹妹,引起我相當大的注意。詭異的是,並不是因為她演技絕佳或者是存在感特別濃厚,而是因為她毫不修飾,將自己的身體與生活習慣毫無違和的放入了導演與編劇所指定的時空環境裡,也只有她,才像是個活生生的人。相較之下,身為演員的鞏俐與劉佩琦便顯得格格不入,怎麼看都像是個贗品。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話好好說  

改編自述平《晚報新聞》的《有話好好說》著實是個相當荒謬的喜劇。先是有勇無謀的書商趙小帥嚥不下一口氣而想拿刀砍人,後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讀書人失去理智怒髮衝冠。理應秉持著大家「有話好好說」的讀書人張秋生(李保田 飾),卻在大難臨頭之際,僅存的求生意志讓他回到原始與獸性,相信起拳頭與暴力的解決方式。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Shanghai Triad  

「在這裡,看到喜歡的,千萬別用眼睛去看。要看就用心去看。用眼睛看,時間一長,就犯傻了。」這是六叔留給水生在上海灘唐家的處事之道。怎麼料到,來自鄉下且沒心眼的水生,直愣愣的瞪視著唐家的腥風血雨,眼睛一眨也不眨。隨著他的凝視,我們得以在這場權力和慾望的角逐中保持冷靜與客觀,拉開距離的來觀看兄弟之間的鬩牆,小金寶與男人之間的拉扯,以及島上寡婦的情慾。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著  

這部作品改編自余華《活著》,當真是給了執政者和全體國民一記響亮的耳光,逼得對方錯愕不已。從40年代的國共內戰、50年代的「大躍進」到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尊崇著共產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福貴一家人,卻陸續死在他們自己的信仰裡。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改編自陳源彬的小說《萬家訴訟》,是一個相當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個在農莊生活的孕婦,在一場爭執中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道歉而不斷往返村莊與城市來尋求調解與法律的協助,最後得到的「說法」卻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