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Kid  

對於中文片名的翻譯,我覺得相當具有爭議性。片中的嬰孩與母親陰錯陽差的分離後,被窗戶維修工人Chaplin給撿走,像父子般的共度了五個年頭。既然有家,那又怎麼稱的上是孤兒呢?相較之下,原文片名《The Kid》比中文譯名來的更為符合實情,也讓觀眾具有更寬闊的想像空間。

 

在這個故事裡,Chaplin用了較為敘事的節奏來處理《The Kid》,貫穿全劇的音樂隨著劇情不斷變化,讓我自然而然的與詩人Jean Cocteau的作品連結在一起。對我來說,還未達到Chaplin在片頭所期望的“A picture with a smileand perhaps, a tear.”但我的確被Chaplin和小孩(Jackie Coogan 飾)之間的真情流露給打動了。當Jackie Coogan被孤兒收容所的人給強制帶走,Chaplin使出渾身解數的翻越屋頂,擊退行政人員並與小孩相擁而泣時,我看到了父子之間的情深義重。那一刻,演員的身分消失了,Chaplin所擁有的能量衝破了我對他的刻板印象。

 

有趣的是,Chaplin在結局圓滿之前還企圖說些什麼。他設計了一段夢境,一段天使被惡魔挑起慾望的夢境。原本和平的天堂,因天使之間的勾引、調情和忌妒而爆發了衝突,進而破壞了原本的秩序。我不禁在想,這段非現實的夢境,究竟和片中的現實有些什麼關聯?此刻,腦中浮現了母親在一開始棄嬰的衝動。正因她屈服於心中紛亂的想法,讓她棄嬰的念頭逐漸形成。念頭一生,行動一下,就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平靜了。不過,以結局來看,這樣的破壞不也產生了新的可能性了嗎?說不定,被魔鬼攪亂的天堂,會是個讓靈體更為著迷的世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