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Charlie Chaplin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The Kid  

對於中文片名的翻譯,我覺得相當具有爭議性。片中的嬰孩與母親陰錯陽差的分離後,被窗戶維修工人Chaplin給撿走,像父子般的共度了五個年頭。既然有家,那又怎麼稱的上是孤兒呢?相較之下,原文片名《The Kid》比中文譯名來的更為符合實情,也讓觀眾具有更寬闊的想像空間。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登時代  

我一直在想,如果Chaplin將音樂從作品中抽掉,那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有可能會在觀看Chaplin極具趣味的動作的同時,聽到他那為了起身而過度用力的雜亂腳步聲,又或者是演員調整呼吸時的氣喘吁吁。那一刻,Chaplin所創造的滑稽感就會崩解。愈是艱難或高難度的動作,愈是得不著痕跡或輕描淡寫的顯露,觀眾才能從中找到反差,找到樂趣。以演員來說,動作分寸的拿捏得宜,還真得靠長期的訓練才有可能達成。在這部作品裡,Chaplin難得有下水的鏡頭,脫掉上衣與長褲之後,Chaplin在腿部肌肉上的雕琢顯得一覽無遺。一位好的演員,真的是完全不能怠惰的阿!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淘金記  

Chaplin是個擅長運用環境的特點來製造戲劇張力的行家,當他將角色與故事推上懸崖,觀眾就不得不跟著焦慮緊張。在《淘金記》裡,Chaplin更是將這樣的概念具象化,直接把小木屋移到了懸崖之上,讓兩人在屋子裡發狂似的尋求平衡。這樣的「平衡」也貫穿了全劇,成了Chaplin與情人之間的拉扯、與Big Jim之間的互動。當然,也有人在淘金潮中失了衡,掉下懸崖粉身碎骨,那即是貪婪的逃犯Larsen

時食刻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